close
          培養孩子到研究所要花多少錢? 從幼稚園到研究所,父母究竟要為子女準備多少的教育基金?答案是「五百萬元!」「這還是最保守的估計,不包括物價上漲和學費調高等因素。」台新銀行信託部副總仲向榮表示,如果子女「不幸」考上私立大學,或是有意願到國外就讀研究所,以四%通貨膨脹率和一○%的學雜費漲幅計算,十八年後至少要準備一千萬元! 以現在銀行定存利率二%計算,如果每月存一萬元,要籌足一千萬元,至少要花上四十九年。而教育部整理的統計資料,也可以證明仲向榮口中所談的「高學費」,已經成了所有家庭籌備子女教育基金的最大壓力。 以大學為例,一九九五年時,台灣公立大學每年的學雜費不過三.四萬元,但到了二○○五年已經成長到近六萬元,成長幅度七○%,占國民所得比重亦從九.九八%,上升到一一 商務中心.七五%,而私立大學學雜費漲幅雖較不明顯,但仍比公立學校高昂,九五年時學雜費為九.二萬元,至○五年時成長到十.八萬元,占國民所得比重均在二成以上。 而如果拿學雜費漲幅和消費者物價指數相比,一九九四年,學雜費的漲幅尚落後物價指數二十四.五三點(以二○○一年為基期),然而○二年開始,學雜費調漲速度就一路「拚過」物價水準,顯示教育支出,已成為「奢侈品」等級的消費,而這樣昂貴的商品,卻又是多數一定得埋單的「必需品」。 在教育政策普及化的當下,大學、研究所等高等教育更成為現代社會競爭的基本條件,在學雜費節節高升的調「漲」聲中,一般中產家庭如不及早做好準備,微薄、停滯的薪水,恐怕會不敷子女學費的增 小型辦公室長與負擔。 尤其近來晚婚趨勢愈加明顯,三十歲以後才步入結婚禮堂的人比比皆是,屆時子女花費、房貸、車貸、退休金、生活開銷,全部「擠在一起」,更讓教育基金變成現代父母揮之不去的夢魘,難怪日前消費者文教基金會公布今年消費痛苦指數調查,「教育學習」成為價格方面最不滿意的項目。 父母收入有限,教育花費無上限,就會排擠原有的理財計畫,包括自己的退休金。銓亞資產管理公司副總、同時具有會計師、理財規畫顧問(CFP)證照的周仕明舉例,假使有一對男女朋友三十五歲結婚,同年生下小孩,含辛茹苦把小孩扶養到大學畢業,但到了那個時候,夫妻兩人已經接近六十歲,退休的日子開始倒數計時,自己的下半輩子該怎麼安排?「只有延後退休了, 辦公室出租」周仕明提出惟一不得不的解決方式。 為何教育經費變成現在父母無法承受之重呢?政治大學教育學院院長秦夢群認為,除了基本教育學費調漲外,「額外」開銷是造成教育經費暴漲的源頭。 其實,額外的開銷從學前教育就開始了。私立幼稚園不僅學費高昂,還不斷以「提高競爭力」的名目,推出各種新學程,如音樂、電腦、英語等,造成父母必須支付更多額外學費。而父母如果希望讓子女全方位發展,參加街頭林立的補習班,花費更加驚人。 以電腦課來說,一堂課約四至五千元不等,一年下來,含各式軟體教材費,至少要花費十萬元。如果連鋼琴也要學,包含樂器一年下來也要十萬元,其他像英文、跳舞、高爾夫更是另一個「十萬元」。 以前上學,學生只須買一本國立編譯館編印的教科 房地產書,秦夢群說,隨著教改推行多元化教學、一綱多本的政策,光是購買指定課本和參考書,開銷就大增。加上父母擔心孩子無法消化所有教材,只好安排他們上補習班,讓補 習班 老師協助孩子整理出完整的筆記。 秦夢群指出,目前實施的大學甄試制度,除了術科成績,才藝也是考核重點之一。「才藝是用錢堆出來的」,為提高孩子的甄試機會,父母花更多的錢讓孩子學習各項才藝,迎合多元入學制度,間接造成了龐大額外教育經費的結果。 面對黃金般高貴的教育經費,要怎樣規畫子女的「教育基金」?首先,父母應先認清自己的財務狀況和子女未來可能走的教育路程。雖然每位父母都期待望子成龍,望女成鳳,但畢竟財力和資源有限,因此準備教育基金應量入為出,控管好現金流量,不做超越自己能力的事。「寧可降低目標?永慶房屋A讓小孩快樂發展,也不要讓哈佛級的貴族教育拖累了父母的經濟。」 留美的秦夢群指出,美國大學學費比台灣昂貴,但當地沒有補習文化,而且大學生都靠打工自食其力。相反的,台灣父母卻長期「供養」小孩,一心要為孩子準備好所有教育經費。 「台灣父母有一種錯誤觀念,以為打工會影響學業。」秦夢群卻建議,父母應讓子女在學校打工,不僅可以學到很多課業以外的生活經驗,也能透過賺取生活費,養成量入為出的好習慣。 他認為,除了打工,父母也可以為孩子申請就學貸款。他說,教育是一種投資,讓孩子用就學貸款來支付學費,是一種公正的制度(fair system),讓孩子學會珍惜受教育的機會,才會自問需要受什麼樣的教育,而非把教育當作是他們的「權利」。 目前台灣教育部提供的就學貸款利率為三.四八 東森房屋%,比一般的信貸還低,而配合的銀行有台灣銀行(負責台灣省)、台北富邦銀行(負責台北市),以及高雄銀行(負責高雄市),至今年九月為止,貸款金額已正式突破一千億元,十年來成長超過十倍,雖然反映了高學費時代來臨,但也顯現出愈來愈多父母讓小孩扛下部分教育責任。 子女打工和小額貸款不足的教育經費,父母則可透過理財工具的複利效果達成目標。不過在跨出理財步伐前,保誠人壽副總黃金木提醒,父母應先替自己投保足以因應未來教育支出的保險額度,以免教育基金發生中斷。 黃金木說,如果父母遭遇工作傷害,甚至提前往生,子女的教育經費將瞬間沒有著落,因此利用壽險、意外險、失能險等保單,可彌補這方面的遺憾。 「誰也不曉得,未來的人生會發生什麼意外。」國泰投資信託事業處信託部經理洪錦龍建議,除了保險外,父母應 台灣房屋該再結合信託,不僅可以保障兒女教育基金及生活費用,也能讓孩子完整擁有父母親所給予的資產。 洪錦龍指出,在準備子女教育基金上,父母可以依自己的意願,與銀行協議信託財產的管理運用,以及未來信託期間的給付方式。透過信託規畫,父母既能享有財產掌控權,又可享受到信託節稅的好處。更重要的是,萬一父母發生意外,子女不會落得孤苦無依,既有的保險給付能成為長期的生活教育費用來源。 接下來,父母應該開設兩個獨立的理財帳戶,專款專用,一個是教育基金帳戶,另一個則是自己的退休金帳戶。聯捷財務顧問公司執行長蕭碧華認為,準備教育基金不能夠侵蝕到自己的退休金,應該同時規畫進行,而且不能互相挪用。 準備退休金,並不知道自己會活多久,但如果不夠用,至少可以選擇再工作幾年;但教育經費不然,不管有沒有準備、存了多少錢、夠不夠用,時間到了就是 看房子要支付。此外,退休金不夠,可以要求自己過著簡單的生活,但教育支出就像看病一樣,沒有討價還價的空間,而且只會漲價不會打折。因此退休金和教育基金的資產配置會有些許不同,教育基金因為受制於時間,在投資組合上應求「穩健」,不容任何閃失。 仲向榮指出,教育基金應避免投資特定、很特殊的產業,如生技醫療、綠色能源、原物料,而應以區域或全球概念來布局,「像二○○○年時,網路股本夢比極高,但現在卻已成為泡沫,而六○年代時,台灣紡織業當紅,如今卻變成夕陽產業。」 仲向榮說,他將自己的教育基金區分為短、中、長期三部分。短期是一年內可能會用到的教育支出,以存款支應,不做任何投資;中期是未來一至三年所需,放在平衡式基金或固定性收益基金,比較容易變現;長期則是三年以上,以未來的收入(即下次的薪水)定時定額的方式投資在波動較大的股票型基金。 和退休金相同, 新成屋教育基金也應該「及早準備」。周仕明指出,小時候不論吃過多少次麥當勞、買過多少件玩具,子女長大後都不會記得;但教育,卻是會影響下一代一輩子的「大事」,將日常不必要的開銷省下來,提早為小孩準備教育基金,「日後子女反而是會有感覺的。」 及早準備的原因,是為了享受時間複利的效果,以五百萬元教育基金目標為例,並以一○%投資報酬率計算,如果在小孩剛出生前五年就投資,則高中畢業就可輕鬆擁有六百六十九萬元;但如果等到小學五年級才開始,則只能存下一百零三萬元。也就是說,時間愈長複利效果愈大,也愈能對抗高學費。 雖然對兒女盡教育責任不簡單,花費金額更是天文數字,「孩子,是人一生中最甜蜜的負擔!」讓孩子有個光明的未來,絕對是多數父母甘願承擔的負擔。   .msgcontent .wsharing ul li { text-indent: 0; }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! 廬山住宿  .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zlcepbq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